【RDMA】RDMA技术详解(四):RDMA之Verbs和编程步骤-程序员宅基地

技术标签: python  java  linux  编程语言  内核  

目录

什么是Verbs

相关名词解释

Verbs API

Verbs API是什么

设计Verbs API的原因

Verbs API所包含的内容

使用Verbs API编写RDMA应用程序

查看接口定义

包含头文件

编写应用

编译 & 执行

官方示例程序

libibverbs

librdmacm

参考文献

ibv_poll_cq()

ibv_req_notify_cq()

ibv_get_cq_event()

ibv_ack_cq_events()

Errors

IBV_WC_WR_FLUSH_ERR(5/0x5)

IBV_WC_RNR_RETRY_EXC_ERR(13/0xd)


原文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33978451/article/details/112398245

什么是Verbs

Verbs直译过来是“动词”的意思,它在RDMA领域中有两种含义:

1) 由IB规范所描述的一组抽象定义

规定了各厂商的软硬件在各种Verbs下应该执行的动作或者表现出的行为,IB规范并未规定如何编程实现这些Verbs,在这种含义下,Verbs是与操作系统无关的。

举个例子,IB规范要求所有RDMA设备必须支持Create QP的行为(IB 规范11.2.5.1):

描述:
​ 为指定的设备创建一个QP。
​ 用户必须指定一组用于初始化QP的属性。
​ 如果创建QP所需的属性有非法值或者缺失,那么应该返回错误,该QP不会被创建;如果成功, 那么返回该QP的指针和QPN。
​ ……
输入:
​ 设备指针;
​ SQ关联到的CQ;
​ RQ关联到的CQ,如果是XRC的INI QP,则可以不携带此参数;
​ ……
输出:
​ 新创建的QP的指针;
​ QP Number;
​ SQ的最大WR容量。
​ ……

可以看出IB规范中的Verbs是对一个概念进行定义,讲的是“需要支持什么,但具体怎么实现我不做规定”。

2) 由OpenFabrics推动实现的一组RDMA应用编程接口(API)

既然是API,那么必然和运行的操作系统相关。Verbs API有Linux版本以及Windows版本(Windows版很久没有更新了)。

以Create QP为例,下文引用自Linux用户态Verbs API的帮助文档(ibv_create_qp(3): create/destroy queue pair):

名称:
​ ibv_create_qp - create a queue pair (QP)
概要:

#include <infiniband/verbs.h>

struct ibv_qp ibv_create_qp(struct ibv_pd pd, struct ibv_qp_init_attr *qp_init_attr);

描述:
​ ibv_create_qp()通过一个关联的PD创建一个QP,参数qp_init_attr是一个ibv_qp_init_attr类型的结构体,其定义在<infiniband/verbs.h>中。

struct ibv_qp_init_attr {

struct ibv_cq *send_cq; /* CQ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nd Queue (SQ) */

struct ibv_cq *recv_cq; /* CQ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ive Queue (RQ) */

struct ibv_srq *srq; /* SRQ handle if QP i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SRQ, otherwise NULL */

struct ibv_qp_cap cap; /* QP capabilities */

enum ibv_qp_type qp_type; /* QP Transport Service Type: IBV_QPT_RC, IBV_QPT_UC, or IBV_QPT_UD */

...

};

​ 函数ibv_create_qp()会更新qp_init_attr->cap struct的内容,返回创建的QP所真正支持的规格……
返回值:
​ ibv_create_qp()返回被创建的QP的指针,或者在失败时返回NULL。QPN将在返回的指针所指向的结构体中。

可见Verbs API即是对IB规范中的Verbs定义的具体软件实现。

Verbs的第一种语义直接查阅IB规范的第11章即可,里面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。

本文介绍的是第二种语义,包含Verbs API是什么,如何和硬件产生交互,我们如何通过Verbs API来编写RDMA程序。如无特殊说明,下文中的Verbs均特指Verbs API。

相关名词解释

  • rdma-core

开源RDMA用户态软件协议栈,包含用户态框架、各厂商用户态驱动、API帮助手册以及开发自测试工具等。

rdma-core在github上维护,我们的用户态Verbs API实际上就是它实现的。https://github.com/linux-rdma/rdma-core

  • kernel RDMA subsystem

开源的Linux内核中的RDMA子系统,包含RDMA内核框架及各厂商的驱动。

RDMA子系统跟随Linux维护,是内核的的一部分。一方面提供内核态的Verbs API,一方面负责对接用户态的接口。

  • OFED

全称为OpenFabrics Enterprise Distribution,是一个开源软件包集合,其中包含内核框架和驱动、用户框架和驱动、以及各种中间件、测试工具和API文档。

开源OFED由OFA组织负责开发、发布和维护,它会定期从rdma-core和内核的RDMA子系统取软件版本,并对各商用OS发行版进行适配。除了协议栈和驱动外,还包含了perftest等测试工具。

下图为OFA给出的OFED的概览:

43666da8107d1235b94797d995820b3b.png

除了开源OFED之外,各厂商也会提供定制版本的OFED软件包,比如华为的HW_OFED和Mellanox的MLNX_OFED。这些定制版本基于开源OFED开发,由厂商自己测试和维护,会在开源软件包基础上提供私有的增强特性,并附上自己的配置、测试工具等。

以上三者是包含关系。无论是用户态还是内核态,整个RDMA社区非常活跃,框架几乎每天都在变动,都是平均每两个月一个版本。而OFED会定期从两个社区中取得代码,进行功能和兼容性测试后发布版本,时间跨度较大,以年为单位计。

Verbs API

Verbs API是什么

Verbs API是一组用于使用RDMA服务的最基本的软件接口,也就是说业界的RDMA应用,要么直接基于这组API编写,要么基于在Verbs API上又封装了一层接口的各种中间件编写。

Verbs API向用户提供了有关RDMA的一切功能,典型的包括:注册MR、创建QP、Post Send、Poll CQ等等。

对于Linux系统来说,Verbs的功能由rdma-core和内核中的RDMA子系统提供,分为用户态Verbs接口和内核态Verbs接口,分别用于用户态和内核态的RDMA应用。

结合上一部分的内容,我们给出一个OFED的全景:

e0eba2a4af3d4e6179e178ec3a005632.png

广义的Verbs API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:

1、IB_VERBS

接口以ibv_xx(用户态)或者ib_xx(内核态)作为前缀,是最基础的编程接口,使用IB_VERBS就足够编写RDMA应用了。

比如:

  • ibv_create_qp() 用于创建QP
  • ibv_post_send() 用于下发Send WR
  • ibv_poll_cq() 用于从CQ中轮询CQE

2、RDMA_CM

以rdma_为前缀,主要分为两个功能:

CMA(Connection Management Abstraction)

在Socket和Verbs API基础上实现的,用于CM建链并交换信息的一组接口。CM建链是在Socket基础上封装为QP实现,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是在通过QP交换之后数据交换所需要的QPN,Key等信息。

比如:

  • rdma_listen()用于监听链路上的CM建链请求。
  • rdma_connect()用于确认CM连接。

CM VERBS

RDMA_CM也可以用于数据交换,相当于在verbs API上又封装了一套数据交换接口。

比如:

  • rdma_post_read()可以直接下发RDMA READ操作的WR,而不像ibv_post_send(),需要在参数中指定操作类型为READ。
  • rdma_post_ud_send()可以直接传入远端QPN,指向远端的AH,本地缓冲区指针等信息触发一次UD SEND操作。

上述接口虽然方便,但是需要配合CMA管理的链路使用,不能配合Verbs API使用。

Verbs API除了IB_VERBS和RDMA_CM之外,还有MAD(Management Datagram)接口等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软件栈中的Verbs API具体实现和IB规范中的描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。IB规范迭代较慢,而软件栈几乎每天都有变化,所以编写应用或者驱动程序时,应以软件栈API文档中的描述为准。

狭义的Verbs API专指以ibv_/ib_为前缀的用户态Verbs接口,因为RDMA的典型应用是在用户态,下文主要介绍用户态的Verbs API。

设计Verbs API的原因

传统以太网的用户,基于Socket API来编写应用程序;而RDMA的用户,基于Verbs API来编写应用程序。

Verbs API支持IB/iWARP/RoCE三大RDMA协议,通过统一接口,让同一份RDMA程序程序可以无视底层的硬件和链路差异运行在不同的环境中。

Verbs API所包含的内容

用户态Verbs API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功能:

为方便讲解,下面对各接口的形式做了简化,格式为"返回值1,返回值2 函数名(参数1, 参数2)"

1)控制面:

设备管理:

  • device_list ibv_get_device_list()

用户获取可用的RDMA设备列表,会返回一组可用设备的指针。

  • device_context ibv_open_device(device)

打开一个可用的RDMA设备,返回其上下文指针(这个指针会在以后用来对这个设备进行各种操作)。

  • device_attr, errno ibv_query_device(device_context*)

查询一个设备的属性/能力,比如其支持的最大QP,CQ数量等。返回设备的属性结构体指针,以及错误码。

资源的创建,查询,修改和销毁:

  • pd ibv_alloc_pd(device_context)

申请PD。该函数会返回一个PD的指针。(PD(内存)保护域--见:https://blog.csdn.net/bandaoyu/article/details/112859981)

  • mr ibv_reg_mr(pd, addr, length, access_flag)

注册MR。用户传入要注册的内存的起始地址和长度,以及这个MR将要从属的PD和它的访问权限(本地读/写,远端读/写等),返回一个MR的指针给用户。

  • cq ibv_create_cq(device_context, cqe_depth, ...)

创建CQ。用户传入CQ的最小深度(驱动实际申请的可能比这个值大),然后该函数返回CQ的指针。

  • qp ibv_create_qp(pd, qp_init_attr)

创建QP。用户传入PD和一组属性(包括RQ和SQ绑定到的CQ、QP绑定的SRQ、QP的能力、QP类型等),向用户返回QP的指针。(SRQ=shared receive queue)

  • errno ibv_modiy_qp(qp, attr, attr_mask)

修改QP。用户传入QP的指针,以及表示要修改的属性的掩码和要修改值。修改的内容可以是QP状态、对端QPN(QP的序号)、QP能力、端口号和重传次数等等。如果失败,该函数会返回错误码。
Modify QP最重要的作用是让QP在不同的状态间迁移,完成RST-->INIT-->RTR-->RTS的状态机转移后才具备下发Send WR的能力。也可用来将QP切换到ERROR状态。

  • errno ibv_destroy_qp(qp)

销毁QP。即销毁QP相关的软件资源。其他的资源也都有类似的销毁接口。

中断处理:

  • event_info, errno ibv_get_async_event(device_context)

从事件队列中获取一个异步事件,返回异步事件的信息(事件来源,事件类型等)以及错误码。

连接管理

  • rdma_xxx()

用于CM建链,不在本文展开讲。

  • ...

2)数据面:

下发WR

  • bad_wr, errno ibv_post_send(qp, wr)

向一个QP下发一个Send WR,参数wr是一个结构体,包含了WR的所有信息。包括wr_id、sge数量、操作码(SEND/WRITE/READ等以及更细分的类型)。WR的结构会根据服务类型和操作类型有所差异,比如RC服务的WRITE和READ操作的WR会包含远端内存地址和R_Key,UD服务类型会包含AH,远端QPN和Q_Key等。

WR经由驱动进一步处理后,会转化成WQE下发给硬件。

出错之后,该接口会返回出错的WR的指针以及错误码。

  • bad_wr, errno ibv_post_recv(qp, wr)

同ibv_post_send,只不过是专门用来下发RECV操作的WR的接口。

获取WC

  • num, wc ibv_poll_cq(cq, max_num)

从完成队列CQ中轮询CQE,用户需要提前准备好内存来存放WC,并传入可以接收多少个WC。该接口会返回一组WC结构体(其内容包括wr_id,状态,操作码,QPN等信息)以及WC的数量。

使用Verbs API编写RDMA应用程序

  • 查看接口定义

内核态

内核态Verbs接口没有专门的API手册,编程时需要参考头文件中的函数注释。声明这些接口的头文件位于内核源码目录中的:

.../include/rdma/ib_verbs.h

比如ib_post_send()接口:

bcd542df2b9ba4968da751fa7e71fa47.png

函数注释中有明确介绍该函数的作用,输入、输出参数以及返回值。

用户态

有多种方法查阅用户态的Verbs API:

  • 在线查阅最新man page

用户态的Verbs API手册跟代码在一个仓库维护,手册地址:

https://github.com/linux-rdma/rdma-core/tree/master/libibverbs/man

这里是按照Linux的man page格式编写的源文件,直接看源文件可能不太直观。有很多在线的man page网站可以查阅这些接口的说明,比如官方的连接:

https://man7.org/linux/man-pages/man3/ibv_post_send.3.html

也有一些其他非官方网页,支持在线搜索:

https://linux.die.net/man/3/ibv_post_send

731d4842e6599fa10bc0fa7457f1231c.png
  • 查阅系统man page

如果你使用的商用OS安装了rdma-core或者libibverbs库,那么可以直接用man命令查询接口:

man ibv_post_send

e0d2fb93b12caf6996274de5b19dd75b.png
  • 查询Mellanox的编程手册

《RDMA Aware Networks Programming User Manual Rev 1.7》,最新版是2015年更新的。该手册写的比较详尽,并且附有示例程序,但是可能与最新的接口有一些差异。

  • 包含头文件

按需包含以下头文件:

#include <infiniband/verbs.h> // IB_VERBS 基础头文件

#include <rdma/rdma_cma.h> // RDMA_CM CMA 头文件 用于CM建链

#include <rdma/rdma_verbs.h> // RDMA_CM VERBS 头文件 用于使用基于CM的Verbs接口

编写应用

下面附上一个简单的RDMA程序的大致接口调用流程,Client端的程序会发送一个SEND请求给Server端的程序,图中的接口上文中都有简单介绍。

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建链过程是为了交换对端的GID,QPN等信息,可以通过传统的Socket接口实现,也可以通过本文中介绍的CMA接口实现。

图中特意列出了多次modify QP的流程,一方面是把建链之后交互得到的信息存入QPC中(即QP间建立连接的过程),另一方面是为了使QP处于具备收/发能力状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数据交互。具体状态机的内容请回顾9. RDMA之Queue Pair

(假设A节点的某个QP要跟B节点的某个QP交换信息,除了要知道B节点的QP序号——QPN之外,还需要GID,在传统TCP-IP协议栈中,使用了家喻户晓的IP地址来标识网络层的每个节点。而IB协议中的这个标识被称为GID(Global Identifier,全局ID)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63552044)

3bba5d9bae953ee8ca3519516cbfdec5.png

编译 & 执行

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。

官方示例程序

rdma-core的源码目录下,为libibverbs和librdmacm都提供了简单的示例程序,大家编程时可以参考。

libibverbs

位于rdma-core/libibverbs/examples/目录下,都使用最基础的IB_VERBS接口实现,所以建链方式都是基于Socket的。

  • asyncwatch.c 查询指定RDMA设备是否有异步事件上报
  • device_list.c 列出本端RDMA设备列表
  • devinfo.c 查询并打印本端RDMA设备详细信息,没有双端数据交互
  • rc_pingpong.c 基于RC服务类型双端数据收发示例
  • srq_pingpong.c 基于RC服务类型双端数据收发示例,与上一个示例程序的差异是使用了SRQ而不是普通的RQ。
  • ud_pingpong.c 基于UD服务类型双端数据收发示例
  • ud_pingpong.c 基于UC服务类型双端数据收发示例
  • xsrq_pingpong.c 基于XRC服务类型双端数据收发示例

librdmacm

位于rdma-core/librdmacm/examples/目录下:

  • rdma_client/server.c 基础示例,通过CM建链并使用CM VERBS进行数据收发。

该目录剩下的程序就没有研究了。

参考文献

[1] RDMA Aware Networks Programming User Manual Rev 1.7

[2] part1-OFA_Training_Sept_2016

[3]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OpenFabrics_Alliance

API查询地址:https://www.rdmamojo.com/2012/11/03/ibv_create_cq/

 ibv_get_cq_event,ibv_ack_cq_events-获取和确认完成队列(CQ)事件

概要

#include <infiniband / verbs.h>

int ibv_get_cq_event(struct ibv_comp_channel * channel, struct ibv_cq ** cq,void ** cq_context);

void ibv_ack_cq_events(struct ibv_cq * cq,unsigned int nevents);

描述

ibv_get_cq_event()等待事件通道channel中的下一个完成事件。用获取事件的CQ填充参数cq,并用CQ的上下文填充cq_context。

ibv_ack_cq_events()确认 cq上的nevents事件CQ。

返回值

ibv_get_cq_event()成功返回0,错误返回-1。

ibv_ack_cq_events()不返回任何值。

提示

ibv_get_cq_events()返回的所有完成事件必须使用ibv_ack_cq_events()进行确认。

为了避免竞争,销毁CQ将等待所有完成事件得到确认;这保证了在成功与成功之间一对一的对应关系。

在数据路径中调用ibv_ack_cq_events()可能相对昂贵,因为它必须使用互斥量。因此,最好是通过对需要确认的事件数量进行计数并在对ibv_ack_cq_events()的一次调用中同时确认几个完成事件来分摊此成本。

例子

下面的代码示例演示了一种处理完成事件的可能方法。它执行以下步骤:

第一阶段:准备

1.创建一个CQ

2.请求在新的(第一个)完成事件上进行通知

第二阶段:完成处理程序

3.等待完成事件并确认

4.要求在下一次完成活动时发出通知

5.清空CQ

注意,可能会触发额外事件,而无需在CQ中具有相应的完成条目。如果将完成条目添加到步骤4和步骤5之间的CQ,然后在步骤5中清空(轮询)CQ,则会发生这种情况。

cq = ibv_create_cq(ctx, 1, ev_ctx, channel, 0);
if (!cq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Failed to create CQ\n");
    return 1;
}

/* Request notification before any completion can be created */
if (ibv_req_notify_cq(cq, 0)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Couldn't request CQ notification\n");
    return 1;
}

.
.
.

/* Wait for the completion event */
if (ibv_get_cq_event(channel, &ev_cq, &ev_ctx)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Failed to get cq_event\n");
    return 1;
}
/* Ack the event */
ibv_ack_cq_events(ev_cq, 1);

/* Request notification upon the next completion event */
if (ibv_req_notify_cq(ev_cq, 0)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Couldn't request CQ notification\n");
    return 1;
}

/* Empty the CQ: poll all of the completions from the CQ (if any exist)
*/
do
{
    ne = ibv_poll_cq(cq, 1, &wc);
    if (ne < 0)
    {
        fprintf(stderr, "Failed to poll completions from the CQ\n");
        return 1;
    }
    /* there may be an extra event with no completion in the CQ */
    if (ne == 0)
        continue;

    if (wc.status != IBV_WC_SUCCESS)
    {
        fprintf(stderr, "Completion with status 0x%x was found\n",
                wc.status);
        return 1;
    }
}
while (ne);
The following code example demonstrates one possible way to work with 
completion events in non - blocking mode. It performs the following steps:
1. Set the completion event channel to be non - blocked
2. Poll the channel until there it has a completion event
3. Get the completion event and ack it

/* change the blocking mode of the completion channel */
flags = fcntl(channel->fd, F_GETFL);
rc = fcntl(channel->fd, F_SETFL, flags | O_NONBLOCK);
if (rc < 0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Failed to change file descriptor of completion event channel\n");
    return 1;
}
/*
 * poll the channel until it has an event and sleep ms_timeout
 * milliseconds between any iteration
 */
my_pollfd.fd      = channel->fd;
my_pollfd.events  = POLLIN;
my_pollfd.revents = 0;
do
{
    rc = poll(&my_pollfd, 1, ms_timeout);
}
while (rc == 0);
if (rc < 0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poll failed\n");
    return 1;
}
ev_cq = cq;
/* Wait for the completion event */
if (ibv_get_cq_event(channel, &ev_cq, &ev_ctx))
{
    fprintf(stderr, "Failed to get cq_event\n");
    return 1;
}
/* Ack the event */
ibv_ack_cq_events(ev_cq, 1);

ibv_poll_cq()

intibv_poll_cq(structibv_cq *cq,intnum_entries,structibv_wc *wc);

用于从 Completion Queue 中查询已完成的 Work Request。

所有的 Receive Request、signaled Send Request 和出错的 Send Request 在完成之后都会产生一个 Work Completion,Work Completion 就被放入完成队列(Completion Queue)中。

完成队列是 FIFO 的,ibv_poll_cq() 检查是否有 Work Completion 在完成队列中,如果是那么就将队首弹出,并返回那个 Work Completion 到 *wc 中。

ibv_wc 的结构如下,描述了一个 Work Completion 的情况。

structibv_wc {
uint64_twr_id;
enumibv_wc_status status;
enumibv_wc_opcode opcode;
uint32_tvendor_err;
uint32_tbyte_len;
uint32_timm_data;
uint32_tqp_num;
uint32_tsrc_qp;
intwc_flags;
uint16_tpkey_index;
uint16_tslid;
uint8_tsl;
uint8_tdlid_path_bits;
};
  • wr_id 由产生 Work Completion 的 Request 决定

  • status 是操作的状态,通常为 IBV_WC_SUCCESS 表示 Work Completion 成功完成,其他还有一些错误信息

  • opcode 表示当前的 Work Competition 是怎么产生的

  • bute_len 表示传输的字节数

参数说明:

Name Direction Description
*cq in 用于存放 Work Completion 的完成队列
num_entries in 表示最大从完成队列中读取多少个 Work Completion
*wc out 将读取到的 Work Completion 返回出来,如果有多个则返回的是数组

函数的返回值:成功则返回读取到的 Work Completion 数量,为 0 表示未读取到 Work Completion,可认为是完成队列为空,为负值则表示读取出错。

ibv_req_notify_cq()

intibv_req_notify_cq(structibv_cq *cq,intsolicited_only);

用于在完成队列中请求一个完成通知。

调用 ibv_req_notify_cq() 之后,下一个被加到 CQ 中的请求(发送请求或者接收请求)会被加上通知标记,当请求完成产生一个 Work Completion 之后就会产生通知,完成通知将被 ibv_get_cq_event() 函数读取出来。

传入的参数中:

  • solicited_only 为 0 时表示无论下一个加入 CQ 的请求是哪种类型的都会产生通知,否则只有 Solicited 或者出错的 Work Completion 才会产生通知

ibv_get_cq_event()

intibv_get_cq_event(structibv_comp_channel *channel,
structibv_cq **cq,void**cq_context);

用于等待某一 channel 中的下一个通知产生。

ibv_get_cq_event() 默认是一个阻塞函数,调用之后会将当前程序阻塞在这里,直到下一个通知事件产生。

当 ibv_get_cq_event() 收到完成事件的通知之后,需要调用 ibv_get_cq_event() 来确认事件。

典型用法:

  • Stage I:准备阶段

创建一个 CQ,并且将它与一个 Completion Event Channel 相关联;

用 ibv_req_notify_cq() 对一个 Completion Work 调用通知请求;

  • Stage II:运行中

等待事件产生;

产生之后处理事件,并且调用 ibv_ack_cq_events() 来确认事件;

对下一个 Completion Work 调用 ibv_req_notify_cq() 的通知请求;

参数说明:

Name Direction Description
*channel in 关联在 CQ 上的 Completion Event Channel
**cq out 从 Completion 事件中得到的一个 CQ
**cq_context out 从 Completion 事件中得到的 CQ context

返回值:为 0 表示成功,-1 在非阻塞模式下表示当前没有事件可读,阻塞模式则表示出错。

这种机制用于避免 CPU 反复读取 Work Completion ,若不采用事件的方法则只能通过不断地 ibv_poll_cq() 来轮询是否有事件完成

ibv_ack_cq_events()

voidibv_ack_cq_events(structibv_cq *cq,unsignedintnevents);

用于确认已完成 Completion events。

Errors

IBV_WC_WR_FLUSH_ERR(5/0x5)

Work Request Flushed Error

当 QP 的传送状态处于 Error 状态时,任何操作都会引发该错误。

IBV_WC_RNR_RETRY_EXC_ERR(13/0xd)

Receiver-Not-Ready Retry Error

当接收端没有准备好 Recv Request 时发送端产生了一个 Send Request 就会发生 RNR_RETRY 错误。

要求 ibv_post_recv() 必须在 ibv_post_send 之前完成,所以一种基本的思路就是一开始就 Post 一堆 Recv Request 到队列中去,然后检查当队列中的 Recv Request 少于一定数量时补充,保证不管发送端什么时候 Post Send Request 时,接收端都有足够的 Recv Request 来接收。

问题是如果发送端毫无顾忌地可以任意发送数据,尤其是在 RDMA_WRITE 方式,接收端这边会不会来不及取走数据,就被发送端传过来的新数据覆盖掉了?

或者设置 ibv_modify_qp() 参数中的 min_rnr_timer 以及 rnr_retry,前者是重试间隔时间,后者是重试次数,当 rnr_retry 为 7 时表示重试无限次。这种方法可用于重试直到接收端确认取走数据,并且准备好下一次的 Recv Request,然后发送端再进行发送。

当发送端发生 RNR_RETRY 错误时,重新调用 ibv_post_send() 是没用的,因为此时 QP 已经进入错误状态,接下来不管什么样的操作都会继续引发 IBV_WC_WR_FLUSH_ERR 错误。

除非另外使用一种流控制的方式,不然上面的两种解决方案都总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
注意:本文来自Chenfan Blog。本站无法对本文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,请您自行验证核实并承担相关的风险与后果!
CoLaBug.com遵循[CC BY-SA 4.0]分享并保持客观立场,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您有版权、意见、投诉等问题,请通过[eMail]联系我们处理,如需商业授权请联系原作者/原网站。

  • 发布在

在分布式应用中,用以太网组网往往成为性能的瓶颈,所以需要低时延大带宽,使用RDMA传输协议,能满足低时延要求。目前有两张硬件可以使用RDMA传输,一个是infiniband,一个是RDMA over Ethernet,由于IB的成本较高,所以RoCE成为一种趋势。

RoCE可以在以太网上运行RDMA协议,时延比普通以太网可以提升30%以上,也可以支持双协议栈,同时用TCP和RDMA,编程过程类似IB。

有两张建链方式,一种是通过RDMA_CM建链,一种是先通过TCP建链,通过tcp通道交换双方的设备信息,QP信息,简历RDMA链路,然后关闭tcp链路,第二种更常用。

RDMA编程流程

1)初始化RDMA设备

ibv_get_device_list()获取使用可以使用RDMA传输的设备个数,可以根据ibv_get_device_list结构中的dev_name找到需要使用的设备;

struct ibv_device **ibv_get_device_list(int *num_devices);

ibv_open_device()打开设备,获取设备句柄;

ibv_query_device()查询设备,获取设备属性

ibv_query_port()查询设备端口属性

如果类型为Ethernet,bv_query_gid()获取设备GID,用于交换双方信息使用

2)创建QP信息

ibv_alloc_pd()用于创建qp接口的参数

ibv_create_cq()创建CQ,一个CQ可以完成的CQE的个数,CQE与队列个数有关,队列多,CQE个数就设置多,否则设置少,一个CQ可以对应一个QP,也可以两个CQ对应一个QP。一个CQ包含发送和接收队列。

ibv_create_qp()创建QP。类似tcp的socket

3)注册MR信息

ibv_reg_mr()注册网卡内存信息,把操作系统物理内存注册到网卡

4)交换QP信息

ibv_modify_qp()交换双方QP信息,修改QP信息状态级

Client端:先创建QP,修改状态级reset到INIT,修改INIT到RTR,然后发送到server端,server端创建QP,修改状态机有INIT到RTR,然后发送到客户端,客户端修改状态机有RTR到RTS,发送到server端,server端修改状态机有RTR到RTS,这样rmda链路简建立成功。

5)发送和接收

ibv_post_recv()接收消息接口

ibv_post_send()发送消息接口

ibv_poll_cq()用于查询cq队列是否有事件产生,如果有调用recv接口接收。

(fellow0305)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2319496/article/details/119371326

智能推荐

while循环&CPU占用率高问题深入分析与解决方案_main函数使用while(1)循环cpu占用99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3.8k次,点赞9次,收藏28次。直接上一个工作中碰到的问题,另外一个系统开启多线程调用我这边的接口,然后我这边会开启多线程批量查询第三方接口并且返回给调用方。使用的是两三年前别人遗留下来的方法,放到线上后发现确实是可以正常取到结果,但是一旦调用,CPU占用就直接100%(部署环境是win server服务器)。因此查看了下相关的老代码并使用JProfiler查看发现是在某个while循环的时候有问题。具体项目代码就不贴了,类似于下面这段代码。​​​​​​while(flag) {//your code;}这里的flag._main函数使用while(1)循环cpu占用99

【无标题】jetbrains idea shift f6不生效_idea shift +f6快捷键不生效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347次。idea shift f6 快捷键无效_idea shift +f6快捷键不生效

node.js学习笔记之Node中的核心模块_node模块中有很多核心模块,以下不属于核心模块,使用时需下载的是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135次。Ecmacript 中没有DOM 和 BOM核心模块Node为JavaScript提供了很多服务器级别,这些API绝大多数都被包装到了一个具名和核心模块中了,例如文件操作的 fs 核心模块 ,http服务构建的http 模块 path 路径操作模块 os 操作系统信息模块// 用来获取机器信息的var os = require('os')// 用来操作路径的var path = require('path')// 获取当前机器的 CPU 信息console.log(os.cpus._node模块中有很多核心模块,以下不属于核心模块,使用时需下载的是

数学建模【SPSS 下载-安装、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的SPSS实现(软件概述、方差分析、回归分析)】_化工数学模型数据回归软件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10w+次,点赞435次,收藏3.4k次。SPSS 22 下载安装过程7.6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的SPSS实现7.6.1 SPSS软件概述1 SPSS版本与安装2 SPSS界面3 SPSS特点4 SPSS数据7.6.2 SPSS与方差分析1 单因素方差分析2 双因素方差分析7.6.3 SPSS与回归分析SPSS回归分析过程牙膏价格问题的回归分析_化工数学模型数据回归软件

利用hutool实现邮件发送功能_hutool发送邮件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7.5k次。如何利用hutool工具包实现邮件发送功能呢?1、首先引入hutool依赖<dependency> <groupId>cn.hutool</groupId> <artifactId>hutool-all</artifactId> <version>5.7.19</version></dependency>2、编写邮件发送工具类package com.pc.c..._hutool发送邮件

docker安装elasticsearch,elasticsearch-head,kibana,ik分词器_docker安装kibana连接elasticsearch并且elasticsearch有密码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867次,点赞2次,收藏2次。docker安装elasticsearch,elasticsearch-head,kibana,ik分词器安装方式基本有两种,一种是pull的方式,一种是Dockerfile的方式,由于pull的方式pull下来后还需配置许多东西且不便于复用,个人比较喜欢使用Dockerfile的方式所有docker支持的镜像基本都在https://hub.docker.com/docker的官网上能找到合..._docker安装kibana连接elasticsearch并且elasticsearch有密码

随便推点

Python 攻克移动开发失败!_beeware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1.3w次,点赞57次,收藏92次。整理 | 郑丽媛出品 | CSDN(ID:CSDNnews)近年来,随着机器学习的兴起,有一门编程语言逐渐变得火热——Python。得益于其针对机器学习提供了大量开源框架和第三方模块,内置..._beeware

Swift4.0_Timer 的基本使用_swift timer 暂停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7.9k次。//// ViewController.swift// Day_10_Timer//// Created by dongqiangfei on 2018/10/15.// Copyright 2018年 飞飞. All rights reserved.//import UIKitclass ViewController: UIViewController { ..._swift timer 暂停

元素三大等待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986次,点赞2次,收藏2次。1.硬性等待让当前线程暂停执行,应用场景:代码执行速度太快了,但是UI元素没有立马加载出来,造成两者不同步,这时候就可以让代码等待一下,再去执行找元素的动作线程休眠,强制等待 Thread.sleep(long mills)package com.example.demo;import org.junit.jupiter.api.Test;import org.openqa.selenium.By;import org.openqa.selenium.firefox.Firefox.._元素三大等待

Java软件工程师职位分析_java岗位分析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3k次,点赞4次,收藏14次。Java软件工程师职位分析_java岗位分析

Java:Unreachable code的解决方法_java unreachable code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2k次。Java:Unreachable code的解决方法_java unreachable code

标签data-*自定义属性值和根据data属性值查找对应标签_如何根据data-*属性获取对应的标签对象-程序员宅基地

文章浏览阅读1w次。1、html中设置标签data-*的值 标题 11111 222222、点击获取当前标签的data-url的值$('dd').on('click', function() { var urlVal = $(this).data('ur_如何根据data-*属性获取对应的标签对象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相关标签